2020年12月受海运集装箱供应紧张影响,海运成本大幅提升。孟加拉、东南亚、非洲地区等采购国在12月加大采购力度,市场贸易活跃,推高了亚洲大米市场价格。 亚洲主要出口国5%碎率白米价格趋势
(最新价格从高到低: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度) 亚洲白米出口价格指数继续回升
一、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情况 (一)泰国 由于对供应和物流的担忧,泰国5%碎率白米价格在12月一路上涨,下旬已经上涨至510-516美元。曼谷贸易商表示,当前不断有新的订单,但新的大米供应尚未入市,而现有的大米供应由于集装箱短缺而无法装运,出口运输受阻。今年受供应限制和汇率及价格高企影响,1月-10月,泰国大米出口量降至449万吨,同比下降31%。 (二)越南 截止12月下旬,越南大米出口价格跃升至2011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越南5%碎率白米价格升至每吨500-505美元。湄公河安江省的一位贸易商说:“集装箱短缺使得贸易商很难将大米运送到客户手中。20英尺集装箱到非洲的运费已经从几个月前的1500美元上升到5000美元。” 受运输影响,越南2020年的大米出口量预测比前期下调3.5%,为614.6万吨。但2020年大米出口额预计将增长9.3%,达到30.69亿美元。12月的大米出口总量为44.3万吨,出口额2.4亿美元。 由于菲律宾、非洲和中国对越南大米的需求会不断增长,越南正在努力建立因新冠疫情中断的对中国出口热线,以便利包括大米在内的农产品双边贸易。越南与欧盟8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越南出口商也在促进向欧盟出口香米。预计2021年一季度越南大米出口贸易量将增加。 (三)印度 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印度大米价格较其它竞争国低,亚洲大米买家纷纷转向到印度采购。安得拉邦卡基纳达的出口商说:“卡基纳达港出现拥堵,数十艘船只已经排起了长队。”目前卢比已升值到近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所以12月的强劲需求和坚挺汇率支持了印度大米价格上涨,印度5%碎率白米价格已上涨至380-385美元/吨。 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封锁,印度的大米出口仍然强劲。主要是来自西非和东南亚对印度常规大米的采购。在本财政年度的前六个月,印度大米出口增长了70%,达到750万吨,交易额增长36%,达到40.8亿美元。此外,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财年9月,印度出口了508万吨常规大米。大米出口商协会预计2020财年常规大米出口量将超过1000万吨。相比上年度出口了860万吨常规大米。 除常规大米外,印度巴斯马蒂大米出口也预计增长。2020上半年,巴斯马蒂大米出口同比增长28%,达到280万吨。出口商预计2020财年的出货量将增长15-20%。考虑到中东的强劲需求,他预计巴斯马蒂大米的出口在未来几个月还将增加。
(四)巴基斯坦
根据巴基斯坦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大米出口比2019年下降16%。2020年出口大米477.5万吨。2019年出口大米498.5万吨。但2020年巴基斯坦巴斯马蒂大米出口已超过去年水平,在出口份额中占比提高。 (五)柬埔寨 柬埔寨稻米联合会(CRF)表示,柬埔寨稻米行业继续朝着2022年实现每年100万吨大米出口的目标发展。2020年柬埔寨大米出口受到了欧盟大米保障约束、COVID-19大流行和不良气候(导致干旱和洪水)以及12月航运和货运危机的挑战。尽管如此,柬埔寨2020年出口了约70万吨大米,价值4.7亿美元。其中80%是优质香米,香米是柬埔寨大米品质的旗舰和标志。2021年柬埔寨将继续推动优质大米出口。根据CRF的数据,到今年年底,柬埔寨预计将出口大约75万吨大米。另据MAFF统计,2020年前11个月大米出口达到60.1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6.9%。出口的香米品种超过48.1万吨,白米品种11.3万吨,而蒸谷米约6151吨。 二、亚洲主要大米进口国情况 (一)菲律宾 受集装箱紧张影响,菲律宾延期了进口大米的交付。原政策要求是东盟国家的到货最后期限是35天,缅甸和其他国家的到货最后期限是65天。菲律宾农业部12月16日通知,允许进口商要求期限上再延长25天。但此项延期政策遭到民间组织的反对。菲律宾自由农民联合会(FFF)认为,给大米进口商延迟进口时间是“不明智的”,可能会压低国内稻谷收购价格,阻碍3月份的旱季作物收购。农业部应该将大米库存水平维持在目标范围内,并校准进口商品的到货期,避免供应过剩或短缺。如果依赖交易商来达成这一平衡不现实,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据USDA报告,自2019年菲律宾进口大米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之后。2020年大米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00万吨。进口量从三年前的80万吨增加到300万公吨几乎翻了两番,占全球大米进口总量的7%,由此证明菲律宾仍然没有摆脱对进口大米的高度依赖,甚至更加依赖进口。 2019年3月菲律宾实施了《大米关税法案》,这项法律的目的之一是刺激进口,以平息通货膨胀造成的国内动荡。同时也导致进口大米大幅增加,国内价格随之下降。2020年截至12月4日,菲律宾大米进口量为197.4万吨,比《大米关税法案》生效前10个月增长了6.3%。尽管这有助于降低通胀,调整大米自由化对菲律宾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USDA预计2021年菲律宾将减少大米进口,原因是供应过多,加上当地生产有所改善。但进口量仍将高于五年平均水平。 菲律宾统计局(PSA)表示,随着进口的持续,该国大米库存保持了上升趋势,9月份略有上升14%。PSA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大米库存总量为184万公吨,比去年116万公吨的库存量高出13.7%。根据菲律宾人的平均每日消费量32000公吨计算,目前的库存足以维持58天。 (二)孟加拉 孟加拉粮食部长表示,该国正在将大米进口关税从62.5%下调至25%,并允许私人贸易商进口大米,以增加储备降低国内米价。此项工作是自11月开始进口采购后的进一步举措。孟加拉开始进口大米也给其它大米采购国释放信号,12月份亚洲大米市场贸易活动继续升温。 此外孟加拉将从印度采购15万吨大米。这将是孟加拉洪灾导致当地大米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后三年来首次达成孟印双边协议。根据政府协议将采购10万吨蒸谷米和5万吨白米。一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称,按成本、保险费和运费(CIF)计算,印度可能以每吨417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白米。价格比泰国和越南便宜三分之一。 三、国际机构对全球大米市场的监测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12月继续攀升,2020年年度指数创三年新高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在2020年12月平均为107.5点,环比上升2.3点(2.2%),连续第七个月上涨。食品价格指数的各子类别中,除食糖以外的所有类别在12月均略有上涨,其中,植物油依然领涨,乳制品、肉类和谷物次之。2020年全年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97.9点,创三年新高,较2019年上涨2.9点(3.1%),但仍旧远低于2011年131.9点的峰值。 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12月平均为115.7点,环比上升1.3点(1.1%),连续第六个月上涨。本月小麦出口价格继续走高,原因是主要出口国供应收紧,美国和俄罗斯部分地区小麦生长条件堪忧,且俄罗斯近日宣布了出口税/配额政策,因此对该国小麦出口量的预期调低。粗粮中,高粱价格在12月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美国高粱销售强劲,大部分是销往中国。玉米出口价格继续攀升,一方面是由于对南美洲作物收成前景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豆价格大涨的溢出效应。国际大米价格12月份也有所上涨,原因是泰国和越南供应收紧,且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米的采购意愿上升。2020年全年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02.7点,较2019年上升6.4点(6.6%),创2014年以来的年均指数新高。紧缩的供应和强劲的需求推高了小麦和玉米价格,与2019年相比分别上涨5.6%和7.6%。大米在2020年的全球进口需求疲软,但出口价格仍然比低迷的2019年增高8.6%,创六年内的新高。而原因主要是有些出口国产量受限;在2020年第二季度,部分供应方实施临时出口限制,又加剧了供应的挑战;此外,物流的瓶颈也有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12月平均为127.6点,环比上升5.7点(4.7%),创2012年9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本月指数的持续攀升主要归因于棕榈油价格坚挺,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价格也有所上升。国际棕榈油价已连续七个月上涨,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主要生产国的供应持续紧张。此外,由于全球最大棕榈油供应国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税大幅上涨,出口也受到影响。国际大豆油价也已经来到七年的高点,原因主要是阿根廷的工人持续罢工,影响榨油工厂和港口物流,导致出口供应下降。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价格涨势一部分源自表现强劲的棕榈油市场,另一部分动力则来自全球高涨的进口需求。2020全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平均为99.1点,较2019年上涨15.9点(19.1%),创三年来的新高。
(二)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大米供需预测
尽管2020年初需求疲软,且由于COVID-19大流行影响,出口量受到干扰,但预计2020年(1月/12月)世界大米贸易年环比仅略有下降。这与2020下半年的出货量超过预期有关,主要是印度出口大幅提升。2019/2020年度的消费量将达到一个新的峰值,印度政府扩大的粮食援助计划带动了消费量的增长同时产量也同步提升,所以年度期末库存可能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预测,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与之前基本持平,为5.03亿吨,但由于期初库存数据较低,总供应量减少了200万吨。随着消费量升至新高,全球结转量降至1.75亿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其中大部分下调是由于主要出口国,尤其是印度库存下降。贸易量维持在4500万吨的水平上,对2021年贸易的预测变化不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温和复苏。 预计2020/2021年度的产量将同比增长600万吨,达到5.03亿吨的高点,其中主要出口国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随着人口增长,世界人口的消费可能会继续扩大,而消费者的库存可能也会进一步增加。预计2021年的贸易将同比反弹6%,达到4500万吨,初步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进口商将有更强劲的需求。
从IGC大米价格指数来看,指数在12月继续上扬。上涨受到运输成本上涨和需求国采购活跃的支持。形成自11月以来的上涨通道,正在摆脱2020年的波动箱体,通道稳定性高于4月国际囤粮期和7月的季节性上涨期。后市要继续监测指数,看能否形成新的价格区间。
四、趋势分析 12月份亚洲大米贸易形势判断:一是本月亚洲采购国保持活跃,给市场价格带来支撑。但采购需求对价格上涨带动力有限,上涨动力主要来自集装箱运费上涨导致。本月市场的活跃度仍然被国际运输成本上涨、汇率影响所抑制。二是印度大米价格上涨,提高了亚洲大米价格的底部,让泰国、越南米有价格有提升空间。三是国际粮食市场仍然是涨声一片,在小麦、玉米价格疯涨的形势下,提振稻米的消费需求。四是市场整体上涨有助于生产国提高大米产量并优化种植品种,提高出口大米品质。 综合判断,短期来看运费将继续支撑亚洲大米价格,履约期延长将进一步支持亚洲大米市场。长期来看要关注汇率变动和泰国和越南的气候情况,如果冬季干旱再次发生,对市场价格就能够有更强的支撑。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南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翻译整理 2020年1月12日 |